溝通一點靈,你聽對了嗎?



曾經聽過一場演講,演說內容在探討現代人的溝通問題。演講者提到現代人因為電話、手機、電腦和網路等等通訊科技的便利,取代過去人跟人之間直接面對面的互動。看似節省了許多時間,但也衍生因為詞不達意,導致誤會和衝突的問題!過去「見面三分情」的互動基本被取代了,也被硬生生地忽略了!因此,怎樣才能兼顧「時效」及「達意」的溝通效果呢?演講者引用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書中一段文字:

「若器倒覆,及縱向上然不淨潔,並雖淨潔若底穿漏。天雖於彼降以雨澤,然不入內。及雖入內或為不淨之所染污不能承辦餘須用事。或雖不為不淨染污,然不住內,當瀉漏之。」意思是若是將器皿倒覆向下;或者口雖朝上,內部卻已遭染污;或是內部雖然潔淨,但底部有漏,這三種情況,都無法充分利用這只器皿。若天下雨,倒置的器皿無法盛水,不潔淨的器皿染污了水,有漏的器皿使水流失。

簡單歸納以上三種情況:覆器、污器、漏器。

一、覆器:我們的耳朵沒有打開,別人對我們說的話就不會聽進去,別人要關心我們的話語就也沒辦法傳達給我們。這樣經常錯過許多可以溝通的機會!

二、污器:是指我們聽話的時候聽錯了,或者扭曲了。因為當時的一些情境或心情而誤解別人,造成一些誤會,進而無法止確接收別人的訊息。

三、漏器:沒有聽到或是漏掉。有時候別人在跟我們講一件很重要的事情·而我們沒把它放在心上或忘掉了,久而久之對方就會覺得我們是沒法託付的人,也就變成無法信任我們了。

最後講者還提到,當我們開口前應該先把自己的情緒穩定下來,搞清楚以後再開口,才不會因為自己的情緒而讓事情變得更糟糕。有時退一步為對方想一想,再做決定,可能事情的發展就會不一樣。在跟人相處時我們能以微笑代替憤怒,以溫暖代替冷漠的話,我們與人相處就會更和諧,自己也會比較快樂。

同樣的道理也可以運用在學習上。學習的第-步,先從上課聽老師講課開始。如果我們是一個「覆器」,心不在焉的學習,就跟戲曲中的「走過場」一樣,學了等於沒學;如果我們是個「污器」,學習時起心動念,心思他物,對正在學習的事物有成見與誤解,也無法學好應學的知識;又如果我們是個「漏器,上課時左耳進,右耳出,所學就會遺漏不完整。所以學習要把心帶著:專心才有收穫;聽得正確才能學得正確;專心的聆聽,用心的記憶才能完整學習。